星期六, 2月 24, 2007

做一頓飯

半小時,做了飯,焗了雞腿,炒了冬菇、黃芽白和蘿蔔,這就是我的晚餐,以及未來兩餐。從來沒有焗爐,第一次親自用焗爐煮食,十分謹慎,半點不敢走開,以免雞腿燒焦了,到了時候又拿出來翻了翻,結果剛剛好,沾沾自喜。為免家母擔心,決定拍照為證:我真的有做飯哦!


赴英前朋友建議熟習一、兩味小菜「走江湖」,這半年沒有刻意學習,但每逢看見宿友做飯,總會旁加留意,炒飯時加點青檸汁會有泰國風味,至於紅燒排骨,則是在油沸後先加糖,甫轉微紅色要馬上加排骨。

這幾年搬離家人,已學會有限度煮食,曾經有兩年,沒有雪柜、微波爐、焗爐和灶頭,實在很不願開動電爐,連煮麵都懶。

中學時代的「痛苦記憶」都是跟做飯有關。最討厭上的課是家政,既不擅於針線,亦不喜歡烹飪,偏偏好友均是能縫會煮之人,每每在學校上家政課,無論是提起針線或鑊鏟都是狼狽萬分,曾經把正在穿著的校裙和布縫在一起而創下最經典的笑話,為了考試,在家練習超過三次炒河粉,矢志考試時不要出醜,這些都不算什麼,最記得有一次要做一條半截裙,早兒買來紅色絨布準備弄一條吊帶裙,由於全無天份,簡單的車線歪歪曲曲,結果交功課前一晚要由家母「出山」,家父更戴上老花眼鏡,幫忙開動衣車。還記得他倆叮囑早兒先睡,明天睡來時便有功課帶返學校交。讀書時期,無論發生何事難以「收科」,都是爸媽代勞。

我還不敢睡:「但是老師要我們帶衣服回校,襯好一套衣服,回去穿上去時整體評分。」

家母連忙取出她很喜愛的紫色短袖上衣:「就帶這一件吧。」

「合襯嗎?」對於衣服配搭,早兒從來都沒有一點sense。


「無問題。去睡吧。」

就是這樣,翌日喜孜孜地上學,家政室裡滿是正在更衣的同學,穿好了走到老師面前。

「紫色跟紅色是不襯的,這樣不好看。」因應她的要求,我勉強轉了一圈給她看,最後我只有60多分,班中恐怕我不是最尾,也是尾二了,最糟的是好友均拿得不錯甚至很高的分數。那一天好難過,我做的裙不但不好,連爸媽由深宵捱了不知多久縫好的半截裙,還有配搭衣服的意見,所有心機都被這麼一句打沉了。往後好一段時間,我一直想不明白,為什麼紫色跟紅色不能穿在一起?


那時,我只是中一,但已經對家政課極度抗拒,不明白為什麼要學做飯,為什麼冬菇一定要切得薄,為什麼有衣車後還要學縫紉,要是將來工作賺了錢,請個工人不是解決了嗎?當然,最重要的原因是,早兒發現自己完全不是主婦的材料。

高中後算是「脫難」,但仍是常常和好友「弄廚」,某某生日了,我們今天到她家弄個蛋糕吧,慢慢發現,要是能做一個可口的蛋糕,可以逗朋友開心。

到了「獨立自煮」的時代,工作時間太長,只能掙扎弄一次半次的飯,有時煮了湯,邀請同事下班一同吃飯,開始感到自豪,青紅蘿蔔豬骨湯,練習了很久哦。

搬到荃灣,廚房頗為寬敞,也因有了雪柜,可以多點下廚,有時也有朋友替我煮食,忽然明白,能夠下廚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表現,並非必要,但可以提升生活質素。

在英國,煮食除了意味著能夠省錢,亦代表我能照顧自己。拍攝有時太累,在外邊沒有好東西吃,回到廚房總會煮「九大鬼」,抱著的想法的:要對自己好一點,尤其在寒冷的季節,吃著熱哄哄的白飯,炒得剛好的菜,還有一杯香滑的熱奶茶,算是在有限資源下給自己的獎勵。

當然,冬菇還是切得厚厚,肉有時煮太久而燒焦了,白飯有時太乾太硬,但做飯的意義,比吃得飽要大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Hehe... I'm impressed that you'll share your 校裙和布縫在一起 incident! It's a good one =D

Remember, I've always been with you, the non-cooking group among the 6! But now, it seems u're suddenly up the advanced level. Guess I shall learn a bit of cooking too. So that I won't fall too far behind you gals~

KamKam

Miss Morning 說...

I''ll never enter the advanced level. Anyway, I miss the memories when we were cooking together 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