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3月 07, 2007

上課為名玩為實

很少全班總動員出倫敦,前天就是一次。導師找來一位英國紀錄片導演分享經驗,喜歡的不是他拍的片(當然也不俗,畢竟拿過好些獎),卻是人本身十分沒有架子,沒有理論,也沒有英國人婉轉而冗長的句子,卻很直接道出了拍攝背後一些很真實的「交易」。但視拍照為吃飯一樣重要的同學們,當然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,就這樣,有同學在一晚內拍了118張相片。

而最近早兒上課發言比以前更主動和從容了,或許是習慣了互動的氣氛,能把握機會發便要好好珍惜,guest speaker都是大忙人,有疑問便要爭取機會,也越來越發現,問題背後的改變,從前問問題是由於自己真的不知道,至後來問的問題,都是為了了解英國人如何處理一些老生常談,拍攝時必會遇到的困難,我已有一套慣常的想法,好像應該付錢予拍攝對象,能否在「出街」前給受訪者先看...

或許同學說得對,香港人重視做事效率,時間花了,最少要達到某個效果,因而拍攝或處理與受訪者關係時,會較著重拍出來的效果,別人的感受總不能常常放在第一位,雖未到「不擇手段」,但最少抱著「別人沒有拒絕即是應承」的態度,可是這方面英國人是較為considerable,也許是紀錄片跟新聞不同,它並非跟時間競賽,所以很多時他們會有較人性的做法,亦較尊重被拍者的感受和意見,但與此同時,編輯自主等「金科玉律」就不再處於完全超然的狀態。


「上課」前夕-我和來自青島的同學(糟糕,皮膚真的太黃了,完全被比下去...)


「憤怒青年」-火車站等車等得快慌了。


伊朗、埃及同學和我-酒吧裡導演還在分享著他的經驗,我們卻忙於拍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