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3月 24, 2007

同一天空下

周六和同學到倫敦看「人權電影節」紀錄片, 一套是關於阿富汗去年的議會選舉,其中一位排除萬難獲選的女議員的故事,獎是拿不少,但我的伊朗同學很不滿,因為覺得西方人拍阿富汗議題不夠深入,認識不足,恃著犯難冒險能拍完片又拿了獎有點自大。在這點上我難以提出意見,論中東議題我實在是門外漢,不過,對於放映後Q & A環節中,白人導演也承認對當地政局了解不多,而且並沒有戰地記者的背景,我想,在這種沒有保障又帶點無知的情況下,能順利拍完又四肢健全回來,已經是一種奇蹟。

另一套是關於東歐國家Belarus。從沒有聽過這國家,原來它91年脫離俄羅斯獨立,可是政權還是偏向獨裁,政府為免本土意識坐大,禁止群眾大搞本土語言運動,一群年輕人卻不怕坐牢不怕子彈,毅然搞政治媒體發動群眾。
圖中央就是Belarus

起初沒有特別感覺,只當是認識一個從沒聽聞的東歐小國故事,但細看影片,在黑暗的電影院裡,竟引起莫大的共鳴,幽幽的流下淚來。
影片中總統選舉在即,除了理所當然會當選的獨裁總統候選人外,還有另一名代表群眾的民主派候選人,但大家早有準備他一定落選,因為選舉不公平,但片中主角是名活躍的大學學生,組織同學作曲拍攝,鼓動不同階層市民認識這位「勢將落選」的候選人,但在這個連街頭派傳單都會被帶返警署的國家,當然是螳臂擋車,去年的三月底是Belarus的獨立紀念日,廣場上聚集了平民百姓,準備拋頭臚灑熱血的青年人,唱歌、跳舞、叫口號,揮國旗,大唱本土言語的愛國歌曲,最終惹來警方的大規模暴力拘捕行動...
情節是否似曾相識?
電影院裡看到的,再不是紅鬚綠眼的外國人,耳邊聽到的再不是東歐的陌生語言,也不是與自己毫無關係的槍聲。
這一刻在香港的某個角落,是否都響起特首選舉結束後,街外口號與門內歡呼聲的對恃?
影片末段看到許多徬惶的媽媽,翌晨待在警署門外要求與被捕的孩子見面,官員沒有理會,當有龐大旅遊巴從警署內駛出時,母親手無串鐵的手牽手攔著警車駛出,腳步沒有退縮過一步,但警車卻是無情地駛過來...
同樣的訴求,同樣的鎮壓,卻又遇上同樣頑強的堅持,怎能不想起自己的國家?影片閉幕的一刻,心裡無比激動,同一天空下,原來我們的命運是如此的相似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