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11月 30, 2006

我的教授

星期四,又是交功課的日子,大半班同學帶了剪好的片,輪流播放和討論,這次的題目是一個地方和一個人的關係,我拍的是廣場上一個餵白鴿的人,很用心的拍,很用心的剪,雖然是今天最後一套播放的片子,好些同學已經累了,(包括我),但感謝他們課後鼓勵和稱讚,說喜歡我的片子,不敢說拍得很好,只是我努力過,不透過直接訪問,沒有音樂,只從影像表達他的孤獨,七分鐘的片子,是我雕琢再雕琢過的製成品,在大屏幕看,心裡感受良多。

從第一天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,到反覆檢討,做足準備再拍,戶外拍攝又冷又餓,下雨後又狂風大作,不斷反思究竟怎樣才可拍出一個人的孤獨,怎樣才可以讓他親口說出他的孤獨,但願這些日子都不是白過。

其實這只是一個「練習」並不計分,但我仍然把它當成是計分地做。(無藥可救)

有一位同學說不敢上課遲到,因為怕看不到我的片子,她是一位韓國的女孩,我知道她不是隨口說說。

有一位美國同學課後遇見我,告訴我喜歡片末的一段:我問他:Are you lonely?他說:always, but I'm not going to tell you anymore. It's too personal. 然後下一個鏡頭,是黃昏時金黃色的河邊倒影,隨風緩慢地盪漾著,同學說這樣比一個滔滔不絕訴說自己感受的受訪者,更來得令人好奇,很想再多了解他多一些。

還有一位英國同學說拍得很美(嘻嘻,在此只摘錄讚美的話...)。

謝謝。其實心裡很想聽多些老師馬克的評語,不過他太累,也沒有說什麼。

拍攝了好幾天,對所拍攝的地方和人都建立了感情,完成了一個段落,隨後的一份功課,還是想繼續深入地拍同一個人。但今天看新聞,得知一月起這個廣場再不准餵白鴿,否則違法,唉,忽然間不知道怎麼辦,會不會因此而少了一個故事?

老師馬克是英國人,拍攝紀錄片已有多年,我看過他的作品,心裡十分尊敬和佩服他,但現在教我們的都不是「教授」,是tutor,本身在傳媒工作,隔周花一天跑到學校教學。一直不發現教授和tutor有什麼分別,直至今天忽然有較深刻的感受。

中午和幾位同學及馬克一同在飯堂吃午餐,英國同學Charlotte說起她在倫敦有一份工作,該是全職罷,做了四個月不想再做,原來公司不想她每周花時間來上課,畢竟是有工作在身,她也做得頗吃力,可是馬克沒有怎麼說話,就只是一邊吃東西,一邊問:你的公司拍什麼節目?哪些行家開的公司...那一刻我忽然想,Charlotte或許需要一些建議,馬克做紀錄片有資深經驗,又是老師身份,可是他卻沒有說任何意見。

在我的記憶中,教授不單是一個做研究、教書和寫論文的人,他同時是一位長輩,過去認識不少學者/教授,有中國人,也有外國人,要是和學生熟絡,不但保持聯繫,在學業、工作甚至人生許多選擇上,都會給予寶貴的意見,部分努力不懈的教授,更會給予鼓勵,雖然意見在實際生活未必用得著,但總是黑暗裡一點曙光,當人長大跑進社會裡工作,世界充滿利害關係、明爭暗鬥,大家各有私心,難以聽到正面、鼓勵的說話。

記得一位中大「張佬系」的教授,永遠叫學生「永不放棄」,(雖然老套,但未嘗不是人生需要有的態度),他從一個大學小文員,努力不懈至當上大學教授的過程,下的苦功至今仍感到佩服。另一位美國教授,因為拍紀錄片而跟隨他學習一年,仍然記得他寫在同學錄上給畢業生的部分寄語:

Love as if you have never been hurt
Work as if you have never failed

他總是那樣的鼓勵,即使在臨走前和他吃的一頓飯,他仍告訴我外國和香港人對「紀錄片」的不同理解,回想起來,現在身處英國的我,開始逐漸明白當時他所說的話了。我寫了一封很長的email給他,除了致謝,還告訴他一些我在這裡的體會,感覺就好像寫一封信給一位長輩,把切身的體會和衝擊告訴他,雖然,我所經歷的一切,想他早已預料得到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很高兴你的努力得到认可!

匿名 說...

由於往外地工作,
已有十天沒有到此一遊,
今日靜靜地坐下,
看到你的分享,
想著前陣子因拍攝所經歷的點點滴滴,
現在知道片子正式播放,
還得到別人的讚賞,
我為你而感到高興,
突然內心也為你而有點激動....^ ^
很想在此說聲:恭喜!
我珍惜你的分享,
也珍惜感受你的努力,
更珍惜享受你的經歷,
你要努力,
繼續做一個我認識的早早!!! ^ 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