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4月 03, 2007

(三)巴士見聞

香港的巴士阿叔,曾一度鬧得滿城風雨,也藉此暴露社會中積累已久的壓力。

短短三天遊歷Brighton,在巴士上也有一則見聞,(實是虛驚一場)成為早兒第二天旅遊最深刻的經歷。

第一天晚上看見巴士司機把乘客趕下車,並不知道為什麼,只看見車門無情地關上,男子上車後被司機喝令「Get off」,初步觀察,早兒認為是司機與該男子有私怨,但無從稽考,不了了之。

第二天晚上早兒和同伴兩人再坐巴士回去朋友的住處,一路上二人十分謹慎,因為夜了不好認路,常誤了站。十時半,兩位男子上車,和司機咕嚕咕嚕說了幾句後走上上層,司機默不作聲,把巴士停下,車門也開著。

車上只有我們兩人,和一個帶著小兒子的母親,好一會兒方明白,原來剛上車的男子醉酒上車,不肯付錢,司機也就不開車,還聯絡公司找外援,苦了的是其餘無辜的乘客,因為關掉引擎後巴士沒有暖氣,車門開著後,寒風刺骨。母親見孩子寒冷,便跑上上層跟醉酒男子理論,這時我們已想:萬一有任何亂子必須馬上下車,心裡只敬佩那位母親,要是我一定不敢跟他們理論,因為醉酒的人什麼都可以做出來,英國醉酒漢也確實太多。

上層另一位女乘客不分不滿司機不親自調停,於是跟兩男子爭吵起來,坐在下層也感受火藥味。該女乘客最終下車,後來司機決定繼續開車。

又過了一會,醉漢跑到下層打擾司機,司機賭氣地又停了車,開了車門。

這一刻,目的地快要到,卻是一波三折,但所在地位於一條急速的路段,下車恐怕亦難截到的士,原本睡意正濃的我們,危機意識忽又冒起,每一刻都評估著應否下車,但這天忽然轉冷,令人卻步。

斷斷續續,司機又開車,可是轉了一個彎又再停車,這時另一邊行車線駛來兩輛警車,警員上車把醉漢趕下車,車子又行駛了,也不知道會否拘捕他們。

這一刻我倆吁一口氣,冷不防身後一對後來上車的母女輕拍我們的肩膊:Are you alright?

我們只好傻傻的點頭微笑。

那母親說:「這種情況下你千萬要裝作若無其事,不要驚慌也不要焦急,這樣只會把事情弄糟。」原來這事情在Brighton十分普遍。

我說:「本來還在想應否下車,等下一輛巴士哩。」

小女孩趕忙接上:「不,這是尾班車。」

揑一把汗,慶幸沒有衝動下車。

下車時,司機還向我們道歉。

記得在香港實習時,曾為一家巴士公司拍攝影片,內容是訓練司機如何應付突發事故,二十多個片段的主旨,事隔六年已忘記細節,但記得內容離不開要照顧其餘車上乘客的安危和感受,強調待客之道。發生醉酒一事時,腦海像條件反射,一直想著,事情要是發生在香港會怎樣處理:

(一)受到多數乘客的唾罵,醉酒漢必然下車或被迫付錢,或;
(二)趕時間的乘客乾脆自掏腰包,為兩人付錢了事(我當時曾想過,但明白這既是息事寧人,亦是姑息養奸);
(三)司機咕嚕咕嚕地罵了幾句,唯有繼續開車。

當時我們歸心似箭,亦認為司機不應因為兩個不守法的人,而犧牲大部人的利益,強調原則同時亦應變通。第二是,從一個趕時間的乘客角度看,情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要是一點錢可以解決問題,乾脆付錢吧。細想一下,這也算是香港人特有的思想。

沒有留言: